發布者:佚名    發布時間:2013-03-13    分享到:
“要為人們自由遷徙、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。”溫總理報告中講到的這一句話,引起代表們的高度關注和期待。圍繞報告中城鎮一體化建設、城鄉統籌發展的部署,我省代表展開了熱烈討論。
郭青(安康市委書記)代表說,城鎮化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,城鎮化對于安康發展的引擎意義更加明顯。安康雖然屬于欠發達地區,但在全市經濟高速增長和鼓勵農村居民進城優惠政策拉動下,特別是省委、省政府實施的陜南避災扶貧搬遷安置工程,都使安康的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。
他談到,安康一要堅持高起點規劃,把著眼點始終放在人口聚集上,在避災扶貧搬遷安置中把規劃設計作為重中之重,推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、城鄉規劃、土地規劃“三規合一”,使城鎮建設與產業布局相銜接。二要堅持產業優,按照城鎮化發展以及避災扶貧搬遷安置建房和產業建設“兩條腿走路”,鼓勵農民在建制鎮、避災扶貧搬遷安置區、新型社區發展農產品深加工、農家樂、手工業等,多方支持工商企業、返鄉能人等創業興業。三要堅持機制創新,創新城鎮化建設體制機制,把移民搬遷與產業園區、保障性住房、農民進城、重點鎮建設結合起來,加快城鎮化的步伐。
郭社榮(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)代表說,黨的十八大和溫總理的報告,都強調要加快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,這些部署鼓舞人心。近年來,楊凌通過改革創新,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城鄉政策一體化,農村居民在低保、養老、醫療保險等方面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政策待遇;重點示范鎮建設進度位居全省第一;農民收入增速連續4年居全省第一,2012年達到10841元。楊凌城鄉初步呈現出“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、居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”的可喜局面。
郭社榮表示,下一步,楊凌將以貫徹落實好十八大和全國“兩會”精神為契機,力爭在整體推進戶籍、土地、社保、金融、商品流通“五項改革”上邁出新步伐,在城鄉規劃、產業布局、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、勞動就業、社會管理“六個一體化”上實現新突破。今年重點突破戶籍制度改革,徹底消除“農村人”與“城里人”的身份界限,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000元。積極探索“現代農業、田園農莊、職業農民”融合發展的新路徑,力爭使楊凌率先成為全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領先者、高效生產模式和高質量農民生活方式的創造者,破解“三農”問題的國家試驗田。
王軍(西咸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)代表說:城鄉一體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。新型城鎮化不是城市吃掉農村,而是城鄉融合共生、城鄉兼容的市鎮體系。農田、林地、河流山川,既是現代農業的載體,又是城市的生態功能區。
王軍介紹,在城鎮化過程中,一體化的規劃、管理是城鄉一體化的前提,農民怎么轉為市民,農業怎么轉為都市農業,是城鄉一體化的關鍵。一是讓農民帶著勞動力和土地兩個資本進城。部分農民轉化為城市產業從業者,進城后仍然保留農田,和城市人擁有商鋪一樣,可自耕,也可出租入股經營;部分農民成為職業農民,少量專業戶轉為家庭農場主。二是將城市資本、消費引入農村。在城鄉一體的體制下,城鎮有明確發展邊界,鼓勵城市資本、消費流向農村和農業,使綠色有機、加工制造、休閑旅游、文化教育等元素與農村相結合,使農業成為復合型的高附加值產業,達到或接近城市產業平均收益水平。
戶思社(西安外國語大學校長)代表說: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很長時期的動力,與工業化、農業現代化、信息化建設相輔相成,與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,應當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,積極穩妥予以推進。
他表示,城鎮化一是要為轉變發展方式、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,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。二是要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、改善生存環境提供有力的保障,尋找農村人口社會管理的新模式。三是要同步促進農村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、長期確保穩定的生活來源、就業問題的解決,促進農村的現代化建設。四是要在建設過程中保護古鎮古村的歷史文化遺產,保持鄉村古樸自然的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