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者:信息員    發布時間:2017-11-29    分享到:
大數據,或稱巨量資料,指的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、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、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,不用隨機分析法(抽樣調查)這樣的捷徑,而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,為決策者提供支持幫助。
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和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引擎,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,政策利好不斷。2015年國務院發布《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》之后,2016年我國在《“十三五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》中明確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,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《促進大數據發展三年工作方案(2016-2018)》等大數據發展配套政策;2017年1月,工信部發布了《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-2020年》與此同時,大數據被地方政府視為首要發展方向,并要求相關產業加快落地。工信部黨組成員、辦公廳主任莫瑋曾透露,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專門出了大數據相關的政策文件,十余個地方專門設置了大數據的管理部門,統籌推進大數據發展?!栋灼芬诧@示,2016年,我國大數據產業逐步形成了以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為集聚發展區的發展格局,產業生態日漸成熟。近期發布的《2017~2022年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顯示,中國大數據產業市場在未來五年內,仍將保持著高速增長。預計2016年年末,市場規模將達到2485億元,而隨著各項政策的配套落實及推進,到2020年,中國大數據產業規?;蜻_13626億元的高點。
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,通過大數據技術使人們可以利用以前不能有效利用的多種數據類型,抓住被忽略的機遇,使企業機構變得更加智能和高效。大數據的重心將從數據的存儲和傳輸過渡到數據的挖掘與應用,這將深刻地影響企業的商業模式,既可直接為企業帶來利潤,也可通過正反饋為企業帶來難以復制的競爭優勢。據麥肯錫測算,大數據的應用每年潛在可為美國醫療健康業和歐洲政府分別節省3000億美元和1000億歐元,利用個人位置信息潛在可創造出6000億美元的消費者剩余。因此大數據應用有遠超萬億美元的市場。
二、大數據產業鏈層構成
(一)大數據的接入層
數據源是大數據產業鏈的第一個環節,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。與國外的數據源區塊相比,中國大數據產業中的數據源有著自身的特點。由于中國大數據流通在全社會還未形成規模,目前數據源區塊主要集中在政府管理部門、互聯網巨頭、移動通訊企業等手中,具體有政府數據源提供商、行業數據源提供商、企業數據源提供商、互聯網數據源提供商、物聯網數據源提供商、
移動通訊數據源提供商、第三方數據服務企業等等。數據成為了重要的資源和生產要素,必然會產生供應與流通。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,數據產生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。例如:人們每天使用的互聯網和無限通訊,即時通訊、微信、微博、手機電話、短信、甚至是每一個互聯網點擊(通過點擊習慣可以分析經常瀏覽某類網站,喜歡某類商品,以及上網時間等使用習慣)都會留下記錄,數據源將帶來爆炸性的數據增長。同時隨著各行業對大數據應用的重視,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加入數據的生產和采集行業,數據源將進一步擴大。
1、得數據源者,得天下
擁有數據源的大數據公司,將在行業內愈發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。它聯通了各自為政的數據孤島,實現了社會各領域全行業數據的整合,帶動硬件生產商按照數據采集、傳輸、存儲之需求供給服務器,促使軟件商研發匹配的數據預處理、分析挖掘、大數據可視化等軟件產品,同時,激發變現大數據交易融通的新思維。
是否擁有數據源、數據源保有量以及開發利用水平,成為決定大數據公司未來發展前景、是否具備可持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。隨著中國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步驟加快、國家大數據戰略逐步推進,具備數據源優勢、善于在海量數據中挖掘價值的大數據公司,成為行業翹楚只是時間問題。
2、優質資本已先發布局大數據產業
中國有70%的數據是在政府手中,而其中又有80%的政府數據待字閨中,未被開發。所以目前市場上,拿政府大數據項目是所有大數據公司的目標。但是,如果沒有技術基礎、應用基礎,也很難獲得政府的青睞,一些技術力量薄弱,場景設計研發能力不強的大數據公司正在逐漸退出市場,而那些擁有數據源的應用類大數據公司,確實獲得了中國資本市場更大程度的青睞。2015年曾經發生一起中國大數據創業公司融資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——2010年成立的九次方大數據,先后得到了建銀財富、博信資本、東方證券、IDG資本、復樸投資、德同資本、初靈基金、當代東方、鍵橋通訊等18家基金的投資,兩輪融資數額近10億元,投資規模迄今為止仍然是大數據領域之最。而投資界看好九次方大數據的正是因為對方掌握著核心數據源。
(二)大數據技術層
1、硬件平臺支撐
大數據硬件是指數據產生、采集、傳輸、存儲、計算等一系列與大數據產業鏈相關的硬件設備。包含傳感器、移動智能終端、各種有線/無線傳輸設備、存儲設備、服務器、網絡/安全設備等。在大數據的柔性注入下,越來越多的硬件產品都打出“智能牌”。智能硬件逐漸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,還在用戶無觸發、無感知的情況下,24小時不間斷采集數據??梢?,智能硬件的發展將推動大數據第二波浪潮的到來。但就大數據硬件的存儲、服務器、網絡安全等領域而言,國內目前缺少面向大數據的成熟系統,參與者多是正在試圖轉型的傳統IT廠商,如華為、浪潮、聯想、曙光等公司。
2、大數據的分析挖掘
在人類全部數字化數據中,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(約占總數據量的1%)數值型數據得到了深入分析和挖掘(如回歸、分類、聚類),大型互聯網企業對網頁索引、社交數據等半結構化數據進行了淺層分析(如排序),占總量近60%的語音、圖片、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還難以進行有效的分析。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發展需要在兩個方面取得突破,一是對體量龐大的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進行高效率的深度分析,挖掘隱性知識,如從自然語言構成的文本網頁中理解和識別語義、情感、意圖等;二是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,將海量復雜多源的語音、圖像和視頻數轉化為機器可識別的、具有明確語義的信息,進而從中提取有用的知識。
(三)大數據應用層
大數據的價值體現在大數據的應用上,人們關心大數據,最終是關心大數據的應用,關心如何從業務和應用出發讓大數據真正實現其所蘊含的價值,從而為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有益的改變。對“大數據應用”,不同行業和不同應用者理解不同。大數據應用界定為:“利用分布式并行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海量異構數據進行計算、分析和挖掘,并將由此產生的信息和知識應用于實際的生產、管理、經營和研究中”。
無論是互聯網公司如阿里、百度,還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領頭羊如東莞、深圳、敦煌,都已經積極地在用戶授權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收集民眾生活、工作的點滴數據,為的是服務民生、政務辦公、戰略調整作重要的分析決策,可以這樣說,當今時代你每一次點擊鼠標或者滑動手機,都對大數據提供了一份樣本參考,都在為這個時代的進步做著自己的貢獻。
(供稿 集團公司 楊森)
(本文為原創作品,未經許可拒絕轉載)